随着政策利好不断增加,以及国企改革推进,亟待走出去的高端装备领域最可能出现整合局面
“将与我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上述总体任务。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向《证券日报》记者强调,“下一步,出现整合可能性最大的央企具有以下特点,如属于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行业、产品高附加值、有一定国际竞争力、非生活性领域,这类央企可能有望按照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合。”
具体来看,上述12个行业可以分为四大类:一类是基础设施,比如铁路、电力、通信;第二类是生产原料,比如水泥、钢铁、建材、有色等;第三类是终端消费品,比如纺织、汽车;第四类是科技制造业,比如工程机械、航天航空等。
有分析称,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转移中国的产能,其实上述12个行业并非都是过剩产能,“基础设施、科技制造都不是过剩产能,相反可以说是优势产能,划定的对外合作的行业,都是比较有优势的。”
事实上,按照相关部委此前工作部署,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如境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在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境外直接投资额2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主动开展与哈萨克斯坦、印尼、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家的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机械、有色、轻纺等产业领域进行深度对接,已签约28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30亿美元,对我国优势产能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同时,与印尼、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家初步确定了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的早期收获和远景项目。
《证券日报》记者还了解到,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更好地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继续深入推进走出去工作,服务经济外交工作大局。一方面,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继续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不断深化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部署,认真做好相关政策制定、统筹协调,以及重点领域、重点国别的装备和产能走出去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多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积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取得积极进展。
此外,商务部已经明确表态,将结合行业优势和东道国特点,明确提出支持铁路、核电、汽车、船舶、化工、冶金等优势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指导意见。今年安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优势行业的对外投资合作,重点用于可拉动国产装备出口的境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称,随着政策利好不断增加,以及国企改革推进,亟待走出去的高端装备领域最可能出现整合局面,其中,船舶领域的中船工业(以下简称南船)与中船重工(俗称北船)出现整合的可能性最大。除南北船之外,电气设备、机械出口等领域或将出现国企兼并重组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